40年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沐浴*的民族*策的阳光雨露,迎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感恩奋进,砥砺前行,茁壮成长,在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时代,全州多万各族儿女的梦想正在一个个变成现实。
转眼,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已40周年。在*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府团结带领下,40年来,黔西南州沐浴*的民族*策的阳光雨露,迎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感恩奋进,砥砺前行,茁壮成长,在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时代,全州多万各族儿女的梦想正在一个个变成现实。
一
建州40年,是黔西南州致力改善生存发展条件的40年,全州上下凝心聚力、艰苦奋斗,举全州之力,奋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出山梦、电灯梦、电话梦、自来水梦……美梦成真。
春花烂漫,群山吐绿,兴义万峰林机场春和日暖。飞机在洒满阳光的跑道上急速奔跑,渐渐飞上天空,飞越万峰林,飞过苍茫群山……这是兴义飞往首都北京的航班,两个小时后便可到达。盘江儿女的这个空中走廊通道梦,早在18年前就实现了。
年7月18日,贵州省民族地区第一个支线机场兴义机场正式建成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接合部,被南北盘江、红水河紧紧环抱,四面群山阻隔、沟壑纵横,在远古时代属于夜郎腹地。曾几何时,北上贵阳、西出云南走的是古驿道,需三天三夜;南下“两广”走的是水路,沿南北盘江划船而下,过红水河,入珠江,七天七夜方能到达。可见,走出大山,山路弯弯、水路漫漫,路难行。走出大山成了一代代人的梦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将修路作为改变生存发展条件的重要举措来抓,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干给一代看,干出了惊人的巨变,干出了通航,各县市成千上万各族群众自发来到兴义机场,见证家乡这一发展史上的盛况。
飞机通航这个飞天梦是黔西南州各族同胞的一个超级梦想。在跨越山海、向往诗和远方的征程中,黔西南人民的公路梦、火车梦、高速梦、高铁梦等一个个梦想也正一年年地变成现实。
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接合部,被南北盘江、红水河紧紧环抱,四面群山阻隔、沟壑纵横,在远古时代属于夜郎腹地。曾几何时,北上贵阳、西出云南走的是古驿道,需三天三夜;南下“两广”走的是水路,沿南北盘江划船而下,过红水河,入珠江,七天七夜方能到达。可见,走出大山,山路弯弯、水路漫漫,路难行。走出大山成了一代代人的梦想。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将修路作为改变生存发展条件的重要举措来抓,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干给一代看,干出了惊人的巨变,干出了圆梦的奇迹。
铁路从无到有,年开工建设的南昆铁路,年建成通车,横穿册亨、安龙、兴义3县市,设置5个客货站,结束了黔西南州不通铁路的历史,打通了南下出海的铁路大通道,“坐着火车出远门”已不再是布依山歌传唱的传说。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先后建成了晴兴、惠兴、汕昆、望安、罗望、紫望、盘江等高速公路,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不仅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而且打通了东南西北出山的快速通道,成功实现了四面突围。
二
建州40年,是黔西南州奋力摆脱贫困的40年,全州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全州整体实现了脱贫奔小康梦想!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摆脱贫困始终是黔西南州各族群众苦苦求索的梦想。
建州以来,黔西南州始终把脱贫致富、共同富裕作为凝聚各民族群众团结奋进的重要抓手,加大对民族村镇、贫困村扶持力度,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改善和经济发展,在盘江大地拉开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大战役。
贫困人口大都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在省委、省*府统一安排部署下,黔西南州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创新实施“新市民”计划。在基础设施完善、就业支撑力强、发展空间较大的城镇建设36个新市民小区,将33.85万群众搬出了深山区、石山区,搬进了城镇,变成了新市民。同步加快后续扶持“五大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就学就医、社会保障、文明教育、素质提升等短板问题,搬迁新市民子女就学率实现%,新市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有劳动能力搬迁家庭实现了1人以上就业,搬走了困境、搬出了穷窝、搬来了新生活。
为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状况,黔西南州全力攻坚四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力攻坚“组组通”公路工程,建成“组组通”硬化路公里,肩挑马驮的运输方式成为历史;全力攻坚“安全饮水”工程,先后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多个,解决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98%以上;全力攻坚“安全用电”工程,全面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再是梦;全力攻坚“村村通”通讯工程,建成通信光缆6.3万公里,全州行*村通光纤率达到%,全州近所学校接通宽带,“城市农村,同堂教学”已成现实。
为改变产业发展滞后、群众脱贫收入保障性不强的状况,黔西南州将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发展,促进了薏仁米、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十大扶贫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成了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现了产业链联结到贫困村,产业项目覆盖到贫困户,带动了20多万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坚持把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要求,切实抓好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十三五”以来,在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城市的帮助支持下,黔西南州组建同心助攻团、知行协力队、百人护航战队、科技先遣队,上下同心、凝聚合力,发起脱贫攻坚最后冲剌。截至年底,全州7个贫困县(市)顺利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
三
建州40年,是黔西南州追赶同步小康的40年,全州上下团结一心,扭住经济发展不放松,全州经济加速发展、实力由弱变强、总量持续提升,与全省、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了小康梦!
“清晨太阳出东方,扛着犁耙上山岗;早出晚归把田种,摆脱贫困奔小康。”很多年前,这首在盘江两岸传唱的布依族山歌,唱出了盘江儿女追逐小康梦的心声。年黔西南州建州时,全州生产总值仅4.2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元、元。那时,实现小康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无农不稳!从建州之日起,自治州就一直把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一届接着一届全力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加快发展。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业发展历经了以粮为纲、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等一次次变革,“坡改梯”工程、“吨粮田”工程、“顶坛模式”……闯出了绝地逢生之路,全州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黔西南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建设“两江一河”立体生态经济带,推进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山地特色产业,创立了“普安红”等一批国字号农产品品牌,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农业增加值增速连年保持6%以上,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
40年的精耕细作,实现了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加至元、年均增长12.4%。
无工不富!黔西南州属贵州毕水兴能源富集区和国家西电东送基地,能矿资源富集,电力能源富足,全州煤炭远景储量亿吨以上,电力装机突破1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亿度。自治州成立后,开始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艰难求索。
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煤炭为主的基础能源开发拉开了全州工业发展的序幕,安龙、兴仁、贞丰、普安、晴隆等县市先后建成一批煤矿开采矿井,煤炭生产能力迅速达到千万吨,奠定了全州工业发展基础。紧接着兴义鲁布格电站、天生桥二级电站、天生桥一级电站、北盘江光照电站等南北盘江梯级水电站建成发电,以及贞丰烂泥沟金矿、安龙戈塘金矿等一批*金开采项目建成投产,全州形成了煤、金、电三大工业产业,撑起了全州工业发展支柱。
同时抢抓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建成了顶效南下水泥、拉法基水泥、聚鑫扎钢、宜化兴化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带动了工业快速发展,建材、冶金、化工、制药等产业初步形成。
尤其“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充分发挥能矿资源、基础能源优势,用好用活作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试点、保留地方电网的机遇,实施“大电强网+大产业”战略,兴仁登高铝、义龙振华新材料、安龙生态载能、义龙鹏昇纸业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构建了以基础能源、基础材料、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大数据等6个重点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逐步实现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
40年的艰难求索,全州工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踏上了新型工业化新起点。
无商不活!充分利用旅游、文化、气候等资源,实施大山地旅游发展战略,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创新理念,引领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山地资源优势,通过连续举办7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4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发展大会,在全国率先发布山地旅游标准体系,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为“旅游+”多产业融合创造了条件,引领了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3.4%;生产总值由年4.2亿元增加到年的.37亿元,年均增长11.8%。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实现了小康,踏上“十四五”更加充满希望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四
建州40年,是黔西南州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40年,全州上下齐心协力、夯基垒台,加快推进“一圈同城”“两翼齐飞”,城镇化率从7.2%提高到46%,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州发展史上写下了精彩篇章!
提起城市建设,见证黔西南州成长的中老年市民记忆犹新。建州时,州府所在地兴义县城只有街心花园方圆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城池,如今的北京路、遵义路、南环路、延安路以外那时均是乡村田野,大部分县城只有一条街、大多数集镇只有几栋房。农民进城,是一种奢望和梦想。
建州以来,持续推进城镇建设和乡村建设,坚持州市共建,把州府建强、把城镇建特、把乡村建美,加快推进兴兴安贞“一圈同城”,着力扶持普晴册望“两翼齐飞”,全州各族同胞的家园一天比一天美,向往的城市梦一天比一天圆。
城市“长”大了。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城区由*草坝街心花园向四面扩展,新增了桔山、民航、丰都等8个片区,建成城市大道上百公里,新增城市综合体10余个,建成了马岭河峡谷景区、万峰林景区、万峰湖景区等旅游景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40年前的4平方公里“长”到现在的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5万人增到50万人,功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国际山地旅游城市初具雏形。
城镇“长”特了。“头青山,二龙广,三者相。”这是40年前全州数一数二的集镇。如今,黔西南州建成了一批示范小城镇,规模及品质超越过去排名一二三的小城镇比比皆是。普安江西坡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只有两三千人的小集镇,普安依托10万亩茶叶基地,深挖布依茶源文化,规划建设居住、产业、商贸、教育、文化等功能区,成为全州独一无二、全省屈指可数的茶旅小镇,城镇人口超过了5万人。过去在北盘江畔深山里的晴隆县三宝乡,通过抢抓脱贫攻坚机遇,整乡搬出大山,依托县城建成阿妹戚托小镇,如今已成为3A级旅游景区。
乡村“长”美了。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事处布依族村寨纳灰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成为万峰林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兴仁市屯脚镇苗族村寨鲤鱼村如今已成为3A级旅游景区;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录等。40年来,黔西南州将乡村建设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持续推进乡村发展,全州先后建成的个美丽乡村,各显特色,各展风采,已成为各族人民的美好家园。
建州40年,同时也是黔西南州各族同胞福祉不断增进的40年,全州上下团结一心、辛勤耕耘,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加快补齐医疗短板,全面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州人民生活水平一天天向好,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各族干部群众立奋斗之志、起奋进之势,正续写赶超跨越的高质量发展时代篇章。
作者陈墨
作者单位黔西南州*府办公室
编辑彭芝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