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之年,黔西南这样走过
——图解州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年12月29日,中共黔西南州委七届十次全会在兴义召开,受州委常委会委托,州委书记刘文新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州委七届七次全会以来,州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继续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全州呈现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政治建设持续加强
州委常委会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州委理论中心组研讨学、州委常委(扩大)会议带头学、领导干部会议重点学等方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及时召开州委常委会会议、常委扩大会议、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全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第一政治任务、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阶段性成果凸显
州委常委会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安排部署,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体要求,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初步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目标。
精心组织实施。按照“先学起来、先改起来”的要求,在第一批主题教育开展期间,就提前着手、积极谋划,及时组建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动开展主题教育培训工作。主题教育启动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内容、方法、措施和效果上抓具体、抓深入,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扎实推进。
创新载体推进。聚焦学懂弄通做实,突出主题主线,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必读篇目,抓实集中学习研讨,拓展学习方法路径,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对初心使命的感悟;开展红色教育,强化警示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抓好党支部主题党日,深化对初心使命的领悟、增强践行初心使命的自觉;创新载体,对全州各级各领域名党支部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
狠抓整改落实。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单位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等7个分类指导文件,对参加单位实行分层分类精准指导,确保精准施策、达预期效果。
三、坚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州委常委会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超常奋斗,奋力打好“春季攻势”和“夏秋决战”,完成12.4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4%左右,个贫困村出列。兴义市、兴仁市、安龙县和义龙新区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预计普安县、贞丰县、册亨县能够实现减贫摘帽目标。
优化大决战指挥体系、作战体系。对州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进行优化提升,构建适应黔西南大决战形势任务的指挥体系。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体系。二是实施“抓力量聚焦行动”。三是聚集力量合力攻坚。
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四逐四准”。总结“全面回头看、精准定措施”活动经验,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脱贫攻坚“四逐四准”(逐村逐户征求意见、逐人逐项精准措施和围绕精准找问题、突出精准搞调研、坚持精准定措施、确保精准抓落实),结合主题教育集中开展“一查四保”。发动帮扶责任人和下沉干部6.06万名,共采集、核实17.56万户74.37万人的脱贫措施和巩固措施,编制完成个行政村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或巩固提升方案。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均保障到位,提升了脱贫攻坚精准度和脱贫成效满意度。
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认真落实“六个坚持”“五个体系”部署,着力在“快融入”上下功夫,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探索实施新市民计划。6月20日,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州33.85万人搬迁入住任务。
稳步推进“两业”工作织牢脱贫攻坚网底。坚持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久之计,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扎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在去年调减87.67万亩低效籽粒玉米的基础上,提前完成新增调减57.5万亩的任务,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精品果业、中药材(含石斛)、生态畜禽、生态渔业、薏仁、油茶、烤烟十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农业产业覆盖带动10.95万贫困人口增收。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实施“六大就业计划”,建立“八个保障机制”,技能培训人次,占年度任务的.92%,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通过开发公共服务就业岗位、组织外出务工等形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人。
建立保障增收系列机制。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大包大揽,不包办替代,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建立产业扶贫机制。二是建立就业扶贫机制。三是建立战时从严奖惩机制。四是建立一把手“确认书”制度。五是建立“农民扶助金”制度。六是建立生态扶贫机制。
精准落实扶贫政策。落实中央、省、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19亿元(州级1.96亿元),重点支持3个深度贫困县、4个极贫乡镇和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共实施项目个,扶持贫困户(含已脱贫贫困户)20.12万人次。
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宁波市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达4亿元,比去年增加0.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个,带动14.1万贫困人口增收。我州选派75名干部、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宁波市挂职,宁波市选派21名干部、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州开展帮扶工作。
强力推动中央定点帮扶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统战部、公安部、民进中央、中国黄金集团、中国联通公司等中央单位加大帮扶力度,中央5家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共2.38亿元,协调引进企业投资共2.63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捐赠资金共1.3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个,帮助销售农产品2.72亿元。
四、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州委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获全省第一名,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一是扛起思想转变之责。二是扛起决策部署之责。三是扛起考核问效之责。四是扛起亲力亲为之责。五是扛起压实责任之责。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秉承“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青山金山一起要”的理念,坚持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努力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五、强化斗争精神敢作敢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实效
州委常委会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加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建设。
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州上下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以“干就是讲政治、不干就是不讲政治”的纪律要求,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统筹打好三大攻坚战,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着力构建可执行、可操作、可落地的债务防范化解体系,基本形成了债务识别、责任明确、限额控制、预算管理、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追责问责的政府性债务“闭环”管理体系。
防范化解社会安全风险。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着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央督导组交办的31件涉黑涉恶线索已全部办结上报,办结上报率%。
六、创新思维激活发展要素,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
州委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资源优势,激活发展要素,把握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增长10%左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1%、11%左右。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以产业发展“八要素”为指导,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共实施“千企改造”企业户,实施改造项目个。
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
七、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凝聚智慧力量
州委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凝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法定职权,发挥好人大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全州各级政协组织依照章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州工作。构建纵向对接机制和横向协调机制,打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个环节,将依法治州工作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
巩固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八、着力推动思想文化建设,思想根基进一步夯实
州委常委会坚持把思想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宣传思想战线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弘扬时代主旋律,凝聚发展正能量,唱响黔西南好声音,展示黔西南新风貌。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总体部署,定期研究和通报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识形态工作问题整改。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家风建设,积极培育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深入推进文化广电繁荣发展。
九、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活力得到激发
州委常委会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扎实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推进创新驱动,深入扩大开放。
坚定改革方向。严格落实“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主体责任,形成抓改革工作的闭环责任链条。
推进重点改革。特别是精准扶贫机制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协调优先抓好落实。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项政策支持,加快黔西南各类省级开发区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建成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入驻企业30余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现科技进步水平指数61%以上,高新技术产值亿元以上。
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州委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制定“1+12”政策体系,全面深入实施教育立州战略。九年义务教育实现零辍学,农村公办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基本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新市民子女实现%入学。坚持走内涵式教育发展道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人,一本上线率16.43%,二本以上上线率51.02%,录取清华、北大29人,兴义八中进入全国名校之列。
全力保障卫生健康。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优惠政策,实行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惠及12万人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70.23万人,实现应签尽签。36个新市民居住区均已实现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全覆盖。
密织社会保障网底。织牢社会保障网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7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人,代缴保费人,代缴资金共计.47万元,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84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参保人,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受益12万人次;为新市民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安居险”人,各级财政负担保费合计.52万元;为全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劳动力购买“就业险”人,各级财政负担保费合计.万元;全州发放低保金8.57亿元,其中农村低保金6.85亿元,城市低保金1.72亿元,发放特困供养金万元。
促进就业创业增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各类人群就业创业。实施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5.56万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及脱贫3.7万人。
十一、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的建设纵深推进
州委常委会始终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深入推进新市民社区党建,采取单独建、流动建、联合建等方式推进36个居住区68个安置点党组织全覆盖。
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盯“四风”新动向、新情况,抓好对“一把手”和重要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作风整治。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发现和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更加重视对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
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重拳整治全州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问题。强力发起“拍蝇”攻势,强化扶贫民生领域专项整治。深挖涉黑涉恶腐败,强力推进“破网打伞”。大力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
抓好巡视整改和推进巡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