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专科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8835.html疫情突袭打破了贵阳的宁静,连日来,全市启动社区联防联控和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测、社区防控、物资发放、防疫宣传、流调回访......处处都需要人员。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师生不忘医者初心,分批派出数百名师生,身披白衣战甲,闻令而动、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投身一线抗疫。其中,该校23名师生被安排到花果园核酸样本集中转运点,负责核酸样本收集转运工作。
出征前学校领导为师生壮行。
据介绍,带队老师名叫曾湘辉,是该校临床医学系学生科科长、学生*支部书记。曾湘辉有12年*龄,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第二*医大学(现海**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医院工作7年,*员身份、从*经历让他第一时间请缨奔赴战“疫”一线。他带领的22个学生,其中男生6人,女生16人,平均年龄十九岁,来自黔西南、黔南、六盘水、遵义、毕节等地,全部是主动请缨到“疫”线。这些学生在上大二,拥有相关医学基础,在出征前进行了三轮疫情防控、个人防控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获批到一线抗疫。9月5日上午7点40左右,他们到达花果园核酸样本集中转运点,没有片刻休整,将行李箱放在旁边一门面房,便立即投入紧张工作中。
临床医学系班同学的请战书。
9月9日-10日,记者走进转运点,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9日早上7点,他们便投入紧张工作中,消杀样本箱、发放样本箱、登记信息、核对信息、收集样本、确定检测机构、转运样本、收回样本箱……这些工作无数次重复,直到最后一个样本箱收回来才算完结。根据防护服5小时有效期的规定,所有同学分成每5小时两班倒,如果工作量大,就不能倒班,换了防护服继续坚守岗位。倒班休息时,她们就在附近门面楼的隔层上靠一靠。9月10日下午16点过,最后一个样本箱返回,本轮核酸样本收集转运工作结束。然后,师生们消杀转运点、脱掉防护服、整理物资……所有扫尾工作结束时已经17点半。此时,他们已在转运点坚守32小时。
深夜坚守。
“虽然孩子们都是请缨到疫线,但是他们都是00后,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一代,且是第一次投身抗疫,并不了解其中的艰辛。”曾湘辉表示,刚让他带这支队伍时,他心里有很多顾虑,担心孩子们不能吃苦、不能坚持,不能保护好自己。但是几天下来,他的顾虑打消了,这些孩子个个能吃苦、勇担责,具有中国人吃苦耐劳、乐观坚强、勇于奉献的人格品质。
孩子们的表现,正如曾湘辉老师所评价。张耀文,19岁,家中独女,家住黔西南州兴义市,就读该校临床医学系。得知学校动员师生到一线支援抗疫,她和同学们立即签下了请战书,直到出发前,才给父母打电话。当记者问她最近是不是经常熬夜时,她笑着说,“哈哈,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时我们作为转运单位都是通宵工作。”医用隔离面罩也挡不住她灿烂的笑容。她写了一首题为《希望用志愿的光,照亮前行的路》的小诗歌,“岁至年末,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贵阳按下了暂停键。疫情之下,我谨记贵康大明德、至善的教诲,加入了抗疫的大*。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我们医学生闻令而动,向疫而行。防护服和口罩让我们相互隔离,却隔不开我们共同抗疫的心。我们会用志愿的光,照亮前行的路。我始终相信‘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相互加油打气。
陈超菊,20岁,毕节金沙人,就读于护理系,在经过三天高强度培训考核合格后,于9月7日来到转运点增援。她说,自己的爷爷奶奶都是土中医,受家庭影响,她从小立志长大后从医。能挑选到抗疫一线,她没有半分紧张,却有万分激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失,尤其是作为一名医学生更当如此。最近挺想家的,家人在等着我们回家,相信我们很快能回家。寒冬过后总会春暖花开,疫情过后定能昨日重现。”(文/图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