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贵阳市观山湖区“微生态小区”正式上线,从空气质量到辐射环境质量,居民只需打开手机,便能实时了解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劣情况。
观山湖区的“智慧”创新,是我省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缩影。
近年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2%,全省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9.3%,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这是一份绿意满满的“生态答卷”。
千山跋涉凌峰顶,万里扬帆再起航。贵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在生态文明上出新绩,不负殷殷嘱托,不负人民期待。
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剑河县华润希望小镇
擦亮底色提升环境质量
“这几年,我们贵州的环境可以说是越来越好了,我们普通老百姓还应该更加爱护身边的环境。”家住贵阳市花溪区十里河滩的陈修燕说。每天绕着河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是她生活中的“小确幸”。
蓝天就是幸福!近期,贵阳市发布《年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贵阳一年中有天都是好天气,在全国位列第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今年1月,贵阳市南明河水东路段以及遵义市新蒲新区相继发现全球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的身影。鸟中“大熊猫”的相继回归,映衬着我省生态环境逐日向好,人与自然逐渐找到和谐相处的结合点。
碧波荡漾,苍山云绕。贵州始终坚持在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上出新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势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位于威宁自治县黑土河镇半坡村的光伏发电站
产业转型助推绿色发展
今年1至4月,铜仁市大龙开发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61亿元。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如今大龙开发区实现了清洁生产和效益增加的双目标,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找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效能增加的最佳平衡点。
走绿色发展之路,筑生态文明之基。在安顺平坝工业园区,“一煤独大”的格局早已成为“过去时”,近年来,安顺深入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推行企业循环生产、园区循环改造、推广绿色包装、绿色物流……一“绿”贯穿生产全过程,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左右。
久久为功,利在长远。贵州始终坚持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出新绩,持续聚焦绿色传统优势产业体系,实施传统优势产业绿色改造提升行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将生态环境优势支撑新型工业化向高水平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治理后的兴义市万峰湖
制度护航提升治理能力
今年5月,为推动形成我省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合力,贵州省人民检察院、贵州省林长制办公室经共同协商,建立了“林长+检察长”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了贵州省涉林行*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今年7月,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将在贵阳再次亮相,继续向世界传递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
12年的时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从“初出茅庐”到成为递给世界的“绿色名片”,成为中国在生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体现了“国家级”“国际性”的重要定位。
不负期待,创造精彩。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始终坚持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出新绩,强化构建最严格的生态环境责任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责任制度,聚焦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重点改革措施,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体系向高水平提升。
刚性约束守护绿水青山
今年3月,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式启动,两个月的时间,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共查阅资料余份,走访问询31个部门,下沉核查点位个,实现了9个市(州)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覆盖,有效解决了一批批群众关心的环境突出问题。
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这是贵州省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鲜明态度,目的在于找出环境中所存在的顽疾,督促、推动当地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守好这片绿水青山。
持之以恒,行则将至。贵州始终坚持在构建严密的生态责任体系上出新绩,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较真碰硬开展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取得新进展,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新成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生态文明建设贵州锚定高质量
最近,中科院研究发现,从年以来,贵州平均气温呈下降的趋势,是近年内东亚的降温中心;研究还发现贵州海拔每升高米气温下降0.76℃,高出教科书上的0.6℃近27%。显而易见,这是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最美注脚。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贵州以大生态战略行动的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省推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全球视野,诠释了志存高远的取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速度,更要高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贵州锚定高质量。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数据最有说服力。从“十二五”破题到“十三五”收官,再到“十四五”开局,透过数据我们能深刻感受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远志向:森林覆盖率从年的41.5%提高到年的6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居全国前列;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均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4%……“十年一曲生态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是可圈可点的“*金十年”。
生态文明建设,贵州顺应新形势。贵州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两江中下游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贵州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
迈向新征程,贵州明确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新任务,把高质量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任务纳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四化”,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的贵州责任。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示,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各级*委、*府要坚决扛起这个*治责任,努力在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上出新绩,在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上出新绩,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出新绩,在创新办好国家级国际性生态文明论坛上出新绩。
在贵州的发展思路中,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贵州没有牺牲环境质量,探索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路。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要求,有关部门要抓好以高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年度综合考核,加强督查检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
夏山如碧,盎然生机。绿水青山是贵州名片,贵州高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的大道一路朝阳。
贵州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张乃春:
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绿色生态建设
贵州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石漠化生态脆弱区高度耦合的省份,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林业发展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要一环。
贵州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五年,也是贵州林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森林蓄积量达到5.7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取得了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速、退耕还林和治理石漠化面积、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融资放款规模、生态护林员及带动脱贫人口数量四个全国第一,“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步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是贵州林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重要转型期,是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加速期。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全面实行林长制为抓手,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努力提升森林质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标志着我省林长制工作初步完成了省级顶层设计,正式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全面推行林长制,需要进一步夯实林草部门基层建设,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强化地方*委*府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力度。
同时着力构建“两屏五带”生态保护与发展空间布局。即以乌蒙山—苗岭、大娄山—武陵山生态屏障,乌江、南北盘江及红水河、赤水河及綦江、沅江、都柳江等生态保护带为骨架,分区、分类明确林业资源培育、保护、利用的主导功能,推动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融合发展,促进绿色贵州建设。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王代良:
践行“两山”理念
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示我们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这既是对贵州良好生态环境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好更大成绩的新期待新要求。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明确,我省要全力以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进一步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坚决扛起“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治责任,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十四五”时期,贵州必须抢抓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局,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努力在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质量、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创新办好国家级国际性生态文明论坛、构建严密的生态责任体系上出新绩,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立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把绿色作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把生态作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品牌,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贵州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展示区,努力在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上出新绩。
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纵深推进大生态战略,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推进美丽贵州建设。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和实践。在全面推广改革试验成果的同时,谋划好新的试验任务和抓手性工作,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让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越来越靓!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江:
加大科研力度助推污染防治
近年来,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喀斯特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及河塘湖库富营养化的治理、矿山采迹地及废弃物堆场污染释放原位控制及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固废污染控制及资源化以及水环境新污染物控制等方面持续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及示范,综合实现了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效果,为贵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修复贡献了科研力量。
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还需要进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进一步研发和突破城镇生活污水和污泥的降碳减污及资源化理论与技术,让低碳和绿色成为未来污水处理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亮点。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重点行业与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等科技攻坚。如以臭氧污染防治为中心,持续深入开展O3与PM2.5污染耦合形成机理;积极开展节能降耗、低碳发展技术研究,探索贵州省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路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在煤磷铝等大宗矿冶行业造成的矿山污染及固废污染治理方面,深入开展相关固废资源化和污染原位控制与生态修复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两山”转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石漠化与工程所致裸露岩土的生态治理(土地复绿)方面,积极开展相关恢复理论研究与治理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工作,为显著降低区域水土流失、提高裸露区域植被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与示范样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申云帆谢巍娥刘苏颉
图/尚宇杰
编辑何涛
编审杨仪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