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细介绍白癜风丸说明书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5281/提要
金秋时节,穿梭在黔西南大地,见到均是一幅幅加速发展的场景:紫望高速全线贯通、盘兴高铁施工顺利、千伏变电站金州变3号主变成功投运……
乘坐“兴义·万峰林”号的旅客走下飞机。魏浩然摄
兴义小龙潭水库。邢贵龙摄
谋势、蓄能、奋进!黔西南州坚持把改善以交通、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基础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全州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大建设大踏步前进,全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这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年4.2亿元增加到年的.77亿元,增长了倍,年均增长12.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年的0.21亿元增加到年的.89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18.6%。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努力开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新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综合指标测评由长期全省“挂末”上升到第四位,今年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保持全省第一位。
交通:立体网络编织密
“走高速路,当天一个来回是很容易的事。”对于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村民老黄来说,现在到兴义市非常方便,“过去可不一样,遇到堵车差不多要坐一天,就算到了乡里,也还得走很久的山路才到家。”
望谟是我省的深度贫困地区,据《望谟县志》记载,年,望谟县通车公路只有8条,通车里程公里,连通外界的1条国道、2条省道长.2公里,在建公路有1条26公里,全县不少村寨都没有公路。
那时,望谟到兴义公里,由于弯多路窄,班车早上七时发车,直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能到。随着近年来望谟至安龙高速建成通车,黔西南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昔日偏远闭塞的望谟山区群众享受到现代交通带来的便捷。
崭新的兴义市客运西站。魏浩然摄过去,受困于重重大山之中,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严重制约了黔西南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黔西南州着力破除交通瓶颈,交通建设阔步前行。如今,全州交通路网四通八达。铁路从无到有,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结束黔西南州不通铁路的历史;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突破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铁路从无到有,沪昆高铁穿境而过,盘州至兴义高铁正加快建设,兴义至百色高铁正规划建设;机场航线从无到有,兴义万峰林机场开通了17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黔西南逐渐成为祖国大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以航空航线培育为例,15年前,在民航西南管理局、贵州省机场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黔西南州兴义万峰林机场正式通航,翻开了黔西南州民航发展史崭新的一页。15年来,兴义万峰林机场由最初只有1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不足1万人次的小型机场,发展成拥有17条航线、旅客吞吐量超过百万人次的重要旅游航线机场,成为带动该州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展示黔西南民族旅游文化形象的靓丽名片。
当前,黔西南州正全力实施兴义万峰林机场“三年倍增”计划,力争到年实现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吨的发展目标。
水利:引来甘泉润民心
兴义市冷洞村地处石漠化山区腹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坡石头无粮收,有女不嫁本地人,小伙外出去上门……”长期以来,喝上纯净甘甜的自来水,是冷洞人心底最深的渴望。
年10月,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经历15次打井失败后,终于找到了新水源。“这口井的出水量非常大,1个小时可以抽80吨,供全村人生产生活用水都没问题。”村支书朱昌国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下。
冷洞村是黔西南州水利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黔西南州水资源十分丰富,南北盘江两条河流蜿蜒环绕过境,“两江夹八县”的地理构造使黔西南州年入境水量较高。由于境内河流奔腾,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发电量较高,黔西南州也是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的红水河水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水资源利用困难,这里也是全省缺水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此外,黔西南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石漠化总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9%,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面对水利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发展的“短板”,黔西南州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我省水利建设、生态治理和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努力消除工程性缺水和生态脆弱“瓶颈”,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在石漠化治理中,黔西南州还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四大模式”,不仅再造了秀美山川,更为喀斯特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探出了一条新路。
近年来,黔西南州紧紧抓住水利大发展机遇,主动融入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狠抓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河长制,守护河湖健康,全州水利事业生机勃勃,助推了黔西南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西泌河畔的晴隆,到红水潺潺的望谟,从北盘江西岸的贞丰,到黄泥河东侧的兴义……全州各地掀起了水利建设高潮,各类大中型和小微型水利工程,小山塘、小水窖等人畜饮水工程纷纷上马,功能涵盖了蓄水、发电、灌溉、人饮、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休闲度假等各个方面。
万峰湖、龙滩、平班、光照湖、董箐……一个个高原平湖如散落的明珠镶嵌在黔西南州大地,全州水利建设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水是生命之源,全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如今,全州供排水网覆盖城乡。建成大中型水库个,总库容从1.2亿方提高到7.6亿方,城镇自来水通水率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7.3%,黔西南从昔日水贵如油的石山区变成了水美田丰的“小江南”。
能源:大电强网后劲足
充沛的电力资源是黔西南州的比较竞争优势,黔西南州以“电”作为全州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将“电”做强,将“网”做稳,将“产业”做实,全力形成“大电强网+大产业”、煤电网产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格局。
依托优厚的资源禀赋,年以来,黔西南州深入实施“大电强网+大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丰富的煤炭、水力等资源优势,抢抓兴义地方电力获国家首批地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契机,州委、州政府提出“大电强网+大产业”发展战略,为全州工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全州工业呈现快速增长、质量向好、持续发力的良好态势。
黔西南州还积极推进南方电网与兴义地方电网“两网”发展,在支持南方电网在州内全面发展的同时,支持金州电力公司做大做强。统筹推进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电源点建设,加快推进中电普安电厂2×MW(兆瓦)、贞丰县4×MW(兆瓦)、安龙县2×MW(兆瓦)自备电厂等的建设;加快推进“两网”建设,完成KV(千伏)、KV(千伏)、KV(千伏)线路年度规划建设任务,建成兴义地方电网KV(千伏)线路覆盖州内主要工业园区,构建完善、安全、稳定的区域电网网架;扎实推动“煤矿-发电”“电网-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地方电价优势,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企业、特色产品的产业链构建和延伸整合,逐渐形成一批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工业骨干项目,全州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电强网+大产业”特色工业发展格局逐步成型。
尤其在推进电煤融合方面,按照政府、煤矿、电厂“三个相对满意”的原则,政府搭台,电厂发挥融资优势,以参股、注资、预付电煤款等方式,提供资金帮助煤矿开展“五化”改造提升产能,按照约定优先保障电厂燃煤供应。目前,兴义电厂、清水河自备电厂已与州内多家煤矿建立了融合关系,电煤保供逐步稳定。以“煤”为“一车间”、“电”为“二车间”、“网”为“三车间”、“终端产业”为“四车间”,有力推进大电强网+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
如今,全州大电强网加快形成。电力建设前所未有,南北盘江梯级电站建成发电,先后建成一批火电、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全州电力装机突破0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亿度,黔西南从过去的“油灯照明”变成了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信息:互联互通促发展
“手机在手,天下我有!”在62岁的兴义市民周民生看来,如今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在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记得上世纪80年代,打电话必须要邮局通过总机转,非常麻烦。进入上世纪90年代,开通家装程控电话、BP机、小灵通等陆续普及,人与人之间沟通逐渐顺畅。”
“现在的手机除了可以通话,还可以拍照、摄像、打游戏、看电视、上网等等,和外界的沟通完全零距离。”周民生感叹。
曾经,寄一封信十天半个月,发电报按字数收费;曾经,又厚又大的“大哥大”一机难求,多少人梦寐以求;曾经,拥有一部彩屏手机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黔西南州通信行业在全州建成了一个“普遍服务、人人受益”的信息通信网络,基本实现生活在州内的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电话服务,城镇地区实现“户户多媒体,服务移动化”,村村能够获得宽带信息通信服务的目标,给黔西南人民生活带来稳稳的幸福感、满满的获得感。
信息时代让黔西南走近世界,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黔西南。如今,全州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信息保障由弱变强,建成通信光缆6.3万公里,上链带宽达G,全州建成4G基站个,行政村通光纤率达到%,0所学校接通教育云大数据专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再是梦想。“城市农村,同堂教学”已成现实。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刘义
见习编辑骆航念
编审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