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黔西南州建州40周年,为充分展示建州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全州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6月10日上午,黔西南庆祝建州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通报了40年来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未来发展方向。
40年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黔西南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创建大踏步前进,全州经济加速发展、总量持续提升、质量稳步提高,蔬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精品果业、烤烟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建成登高煤电铝、振华新材料、鹏昇纸业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举办五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等重大赛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年4.20亿元增加到年.37亿元,增长81倍,年均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年元增加到年元,增长82倍,年均增长11.8%。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我州GDP从年的第14位上升至年第8位。
40年来,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乡村振兴开启新篇。
“十三五”以来,我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总攻绝对贫困,努力打好“四场硬仗”,创新实施新市民计划,全州7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7.1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3.85万群众搬出了大山,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标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以来,我州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围绕“五大振兴”战略目标,强化与惠州市协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深化“两业”帮扶,稳步推进7个省级和32个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40年来,各族群众团结和睦,发展合力日益增强。
黔西南州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五进”活动,及时修订完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出台《黔西南州民族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大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和民族语言传承保护,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等特色产业,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截至目前,全州余个文化遗产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8个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个村被命名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已成为全州各民族共同的信念。
40年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黔西南州上下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9.09万套和36个新市民居住区,以及那坡立交桥、万峰大道、浙行商贸城、欢乐橙购物中心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综合体,“兴兴安贞义”城市群加速形成,兴义义龙加快一体化发展。贞丰者相、普安青山等19个特色示范小城镇引领带动全州小城镇加快发展,贞丰者相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名录,安龙蘑菇小镇被评为“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全州城镇化率从年的7.2%提高到年的47.3%。
40年来,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黔西南州坚持把改善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基础工程,全州基础设施发生日新月异变化。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截至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31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内河航道里程.32公里;建成兴义万峰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加快实施,建成燃气管网.7公里。供排水网覆盖城乡,建成马岭水利枢纽工程等44个水库,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城镇自来水通水率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9%。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建成木贾商贸城等一批城市商贸基础设施,成功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整体推进市(州)”。大电强网加快形成,南北盘江梯级电站建成发电,先后建成兴义电厂、普安电厂等一批重大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全州电力装机突破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亿度。信息保障由弱变强,建成通信光缆13.8万公里,出州带宽达到G,建成5G基站个,行*村实现4G网络和光纤全覆盖。
40年来,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扮靓家园。
黔西南州上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打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场保卫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扎实开展万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义龙鸿大垃圾发电厂和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卓有成效,绿水青山颜值更加靓丽。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1.1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水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40年来,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发展环境保持稳定。
黔西南州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放管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医药卫生体制、商事制度等改革成效显著,设立义龙新区和万峰林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等五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到年底,全州市场主体总量达26.51万户,全州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67%。坚持依法治州,全力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法治黔西南、平安黔西南建设取得重大成效,荣获命名首批“全国禁*示范城市”。
40年来,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黔西南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覆盖率持续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不断巩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健康黔西南”行动,医院新院区、州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成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和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民生网底持续筑牢,全面落实社保普惠*策,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试点改革,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形成州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建成兴义体育中心、州民族文化中心、州图书馆等一批重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7.8%、98.2%,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乡收入大幅提高,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73倍,年均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81倍,年均增长11.9%。
黔西南各族人民正阔步走在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今后五年,我州将以建州40周年为新起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紧扣贵州建设“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扎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各族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到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城镇化率在60%以上,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生态文明成果、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成效、社会文明程度、治理能力“六个新提升”目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